8、舌战(二)-《大唐改革家》
第(3/3)页
张超作为后世人,当然知道所谓的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连吃饱穿暖的事情都做不到,那怎么可能能够去遵守礼仪呢?如果一个人马上就要饿死了,那怎么可能能够做到遵守道德呢?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啊!
“这怎么可能?难道就不能够遵守圣人教诲吗?难道,能够为了一些嗟来之食,那就能够违背圣人教诲吗?”廖涛问道。
“那请问廖涛,你从小何以为生,何以读书?”张超问道。
而廖涛回答:“我从小受到贫困,是进入了官学之后,蒙前隋官学的先生不弃,主动免除了我的学费,并且还经常拿出一些资产补贴与我,这才让我能够读书承认!”
“那你这不是吃了嗟来之食了吗?”张超反问。
那个廖涛脸色通红,显然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再次被反驳了。自己刚才说什么宁可饿死也都不能够吃嗟来之食,可是现在自己接受了自己导师的施舍,那不是在吃嗟来之食吗?
“这个是导师所赠予我的,岂能算是嗟来之食?”廖涛反驳说道。
可是张超反问:“你为了你的导师做了什么?何曾为他带来了一分利益?你单独享受了导师的恩情,可是却没有任何回报,这个不是导师在施舍吗?你还好意思说你没有吃过嗟来之食吗?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衣食,那你恐怕都是在为了一日三餐而忙碌,你何尝有机会读书?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衣食,那如何能够读书?不读书,如何能获得圣人学问?”
这个廖涛再次脸色发红,显然是对于张超这话直接的使劲抨击,而这个他还无法反驳。如果他没有足够大衣食,那他怎么可能能读书,怎么可能明白圣人教诲呢?而他这个,不是在吃了嗟来之食是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