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人类可以从歷史中获得啟示,却得不到教训。往往都是经由亲身经歷过后,才知教训与反省,但却又不断的遗忘、并再次重蹈覆辙。 歷史研究英文版写了十二本鉅著,而中文版也有两大本的【歷史研究】,翻译者是陈晓林。 汤恩比曾经以《挑战与回应》(challengeandresponse)理论的观念,詮释了他对人类各大文明兴衰轮替的卓越见解。 人们面对挑战时的因应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创造力和适应性,来回应对世代的挑战,而这一种《挑战与回应》每每就决定了一个文明的前途。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文明或一个团体,何尝不是如此? 纳米尔:「汤氏要看整棵树,而专业史家则要检视每一片叶子。」 他想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理论系统,从中确立歷史法则,因而使哲学性格超过歷史性格。 collingwood:「汤氏想做科学的旁观,反而误了他的史学研究,以至於他的歷史知识仍然是资料袋裡的死知识。」 吉尔:「虽极力的要当史家,但彻头彻尾还是先知」─想用过去还预测未来,建立歷史循环论。 汤恩比想要做的─将人类的歷史与文明系统化、公式化 其书的成就─宏观的视角,初有地球村的概念出现;对近代文明的忧虑,对人类未来的关切。皆非史学上的成就。 对未来─期盼世界大同,世界政府的世界;相信宗教可以改变一切。而预测未来,中国将会是世界的中心。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rs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