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www.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m.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1906),生於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他的许多剧作在当时被认為是丑闻,因為当时维多利亚式的家庭价值观和礼仪是社会的标準,而任何对这个标準提出疑义和挑战的看法都被看做是不道德和可憎的。 易卜生的作品显示了在这个表面以下的实际情况,而当时的社会不愿看到这个实际现象。 易卜生用不留情的眼光来看生活的实际,提出了新的道德问题,由此他创立了现代的话剧。 在他之前,话剧总是一场道德的教育剧,其高贵的主人公向黑暗的势力进行斗争。每部话剧都应该有一个「适当」的结局,好人应该有好的结局,不道德的人应该被惩罚。 易卜生将这个模板完全颠倒了,他向当时的信仰挑战,摧毁了他的观眾的幻想。 易卜生出生於挪威南部小城希恩的一个木材商人的家庭。 他的故乡是挪威海滨的一个以出口木材為主的小港。他出生后不久他的家庭状况开始变坏。他的母亲企图在宗教中寻找安慰,而他的父亲则陷入一场严重的忧鬱症。 易卜生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与他的父母相似,而他的剧情则往往与经济困难有关。 家道中落,易卜生15岁时离开父母,16岁到小城格里姆斯塔做药店学徒并开始写剧。 青年时受欧洲资產阶级民主**影响,曾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 1848年,开始写作诗歌和剧本,第一个剧本是三幕诗剧《凯替莱恩》。 1850年,易卜生到奥斯陆报考大学,但未被录取,同年完成第一部剧作,当时他才22岁,但这部剧未被上演,他的第一部被上演的剧是同年的《墓地》,但这部剧没有获得多少注意。虽然他此后几年中没有再写作,但他并没有放弃写剧。 1851年,经人推荐入卑尔根剧院任编剧和舞台主任,开始职业戏剧家的生涯。 他在挪威剧院工作期间,在那裡他成為作家、导演和製作者,并参加了145部剧作的製作。 在这段时间裡他虽然没有自己写剧,但是他从工作中获得了许多实际经验,而这些经验后来对他的剧作有很大的作用。 1857年,他回到奥斯陆。当时他的经济状况非常坏,但他1859年结婚。他对挪威的生活非常不满,因此1864年他去意大利。 此后27年中他没有再回到故乡。而当他回到挪威时,他已经是一个备受争议,但有名的剧作家。 他此后的两部剧作,1865年的《布朗德》和1867年的《培尔、金特》為他带来了他所希望的注意和经济上的成功。 这些成功给他带来了自信,他开始越来越多地将他自己的信任和判断加入他的剧作。他将此称為「思想的话剧」。 他此后的一系列剧作被称為是他的黄金时代。他的威信不断增强,他本人越来越成為欧洲剧作争论的中心。 1906年,逝世於奥斯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