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 像是这种打不过就跑的策略,绝对不是什么临时才想到的。 而是可能已经深入到了吐谷浑每一位族人的骨子里。 他们逃跑的时候,赶牛羊的速度,都应该比其他的草原民族要快上那么些。 李二听完了李重的话。 也没有办法。 只能是对这房玄龄道:「李靖如今应该到那了?」 长孙无忌则是很不解。 他发现,陛下对于这样的大事。 似乎也太在意李重的看法了。 实话实说。 一旁的魏征也是这么觉得的。 …… 最后房玄龄跟李二说。 李靖应该最快也要 一个月才能回来。 而且回来后,就要立马去带兵打仗,以李靖如今六十四岁的高龄,说实话,能不能撑得住,都是个问题。 李二听到房玄龄那么说,也只能是等了。 目测,接下来就是在六七月份出征。 李重看着他们商量。 觉得,自己这算不算是改变了历史?当然!其实他一直都在改变历史。 区别只在于,以前他改变历史,影响并不会很大,但是现在…… 这可是打仗啊! 万一出征打输了怎么办? 如果明明是能打赢的仗,最后却打输了。 其实…… 有时候,李重也难免会有这样的担心。 不过…… 这么一改,也不能说没有半点好处。 毕竟……史书上是两次出征吐谷浑,而现在是一次就打赢,这明显是省了一次的粮食跟服兵役的时间。 大大地减轻了大唐百姓服兵役的负担。 这么一想,李重又忽然觉得自己的心里好受多了。 过了半个月。 已经回到洛阳的李靖便收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 陛下现在需要他。 李靖其实是个很有大志、很有梦想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就曾对自己的父亲说过,「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所以…… 当灭突厥的首功竟然给了唐俭的时候,说实话,李靖多少还有那么点不服气。 当然,他不是不服气唐俭。 唐俭,在他看来——也就是个小喽啰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