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同志会(下)-《大唐改革家》
第(2/3)页
可是在后来的几个朝代,张超深刻知道那些考上了科举的知识分子,其实一个个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都是成为了地主。因为考上了科举也就可以免税,他们也都纷纷当起了地主了。而这个也都不是张超所想要的,而他想要的是那些真正为了天下万民福祉而奋斗的知识分子,只有让这些知识分子都能够加入自己的团队,那才能够帮助更多的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而想要进行社会变革,那必须要有庞大的志同道合的人才支持,而这些寒门学子也就是自己的重要盟友。他们读了书,明白了事理,那自然想要奋发向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是士族却堵塞了他们的向上发展的道路,而断人前途犹如杀人父母,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所以这些普通寒门学子对于士族肯定绝大多数都是不满的。士族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只有千分之一的人口,却占据了九成以上的政府公权,可以不用考试也就能为官,世世代代的获得官位。甚至他们可以靠着所谓的士族身份获得免税的特权,借此机会大肆兼并土地,然后盘剥百姓。
而那些寒门读书人,他们一边努力劳作一边读书,然后结果发现自己读了书不但没有好处,不但无法改变自己的阶级,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反而因为向上的通道被士族堵塞了,这样必然会造成他们读了书无所用。如果是那些士族能力比他们强,靠着考试或者公平竞争把自己刷下去,那自己自然无话可说。可是这个时代太多的士族靠着所谓血统出身来直接获得官位,他们比起那些寒门学子里面的人差太多了。所以,这个其实已经积压了很大的怒火了。
“可是,士族占据了朝廷九成以上的官职位置,我们怎么可能能够在官场里面和他们作对呢?”刘仁轨问道。
而张超却微笑的说:“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能够抱着皇帝这棵大树,那我们一定可以最终打败他们!自从实行科举之后,士族逐步衰落的大势已经开始,而我们寒门子弟可以真正的成为朝廷的主流。不过,这个过程必然会有些长,不过我们最核心的基础也就是依靠皇帝,只要依靠皇帝,那我们完全可以一步步的走向高位,然后和士族真正的开始竞争。”
“皇帝?”刘仁轨若有所思。
张超的方法也就是依靠皇权,和皇权进行结盟,这样也都必然能够获得优势。因为除了寒门士子想要获得社会地位之外,皇帝也都对士族非常的反感,因为士族靠着自己在官场里面的家族、联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然后皇帝这个名义上天下至高无上的人也都不得不受到他们的控制。所以想要打击士族的除了普通的寒门学子,皇帝肯定也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皇帝为了增加皇权,当然希望那些寒门学子能够起步,能够好好的帮助皇帝对抗士族。寒门学子没有太多的关系网络,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同样身为寒门的人,互相抱团取暖。而最后他们还是可以依靠和皇权的结盟,然后利用皇权来为自己提高地位,而皇帝也都可以需要那些没有太多关系网的寒门来帮助自己统治,这样等于也就是干柴遇到了烈火,荡.妇遇到了流.氓,显然是天生绝配。
所以当张超说到了皇帝,那这个让刘仁轨若有所思。皇帝最痛恨士族,而能够和寒门这个团队结盟的,也就是皇帝了。皇帝当然喜欢用寒门人才,毕竟寒门人才没有太多的关系网,完全可以任由皇帝来控制。而寒门也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而平常寒门是一盘散沙,可是如果有了合适的领袖,并且有了皇权的扶持,那这样必然会一步步的抢占士族的资源。
而寒门拥有天下九成的人口作为根本,不管如何的烂,那总能够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作为领袖。可是士族却不行,他们全部靠家族传承,然后一个个的生育出来,他们不能够保证每一代人都是人才。而寒门士子可以,他们的领袖都是经过了长期的斗争才上位的,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经验甚至斗争经验都是非常厉害的,所以长期斗争下去,必然是士族失败。
唐朝的发展历史,其实也就是一次寒门和士族的斗争史。唐朝初年士族占据很大优势,朝廷上面的绝大多数高级官员也都是士族的。而到了唐朝中期,士族和寒门也就开始势均力敌了,而当时还爆发了牛李党争这种出身于寒门和士族不同阶级的官员党争。而到了后期,唐朝末年军阀割据其实也就是普通庶族出身的官员占据了社会主流。那些武夫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贫寒,然后也都在地方割据的时候大量任用寒门,最后士族被排挤出官场,形成了寒门执政的过程。
而张超要做的也就是催化这个过程,让寒门庶族能够尽早的实现统治这个国家。能在维护国家不至于产生内战的情况下驱逐士族,这样能够让国家正常有序地发展。所以接下来张超要做的也就是纠集一批同样不得志的寒门官员,然后能够一起在官场上和士族斗争,这样才能够让大家都能够赶走士族,能够让士族都无容身之地。
第(2/3)页